识人用人精细管理专业铸造享誉业界
——访苏州金澄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土林先生

本刊记者 鲁 昊
马年到来前夕,记者一行从上海来到“人间天堂”——江苏苏州。这次,《压铸时代》杂志采访的是苏州金澄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土林先生。
金澄精密铸造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通讯、航空、医疗器械零部件压铸和精密加工的企业。金澄公司位于美丽的阳澄湖畔太平工业园,拥有一批多年从事该行业的专家,高端的生产、检测设备以及200余台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具有年产压铸件1.5万吨的生产能力。
午后时分,在外忙完事务的毛土林先生如约赶回公司。他一身笔挺的西装,发型干净整齐,戴一副近视眼镜,神态恬静中透着一丝严厉。毛先生与记者一同拾梯而上步入三楼的办公室,步履轻盈,记者明显感受到了一位民营企业老总身上的干练。
刚落座接受采访,毛土林的事情又开始忙碌起来,签批文件、电话络绎不绝。整个采访几乎是在回答记者提问和处理公务中穿插进行。
采访一家成功的企业,可谈的话题很多,企业发展战略、资本运作、市场营销,每个话题都可以谈上半天。有限的采访时间只能围绕企业取得的业绩和内部管理方面请毛总谈谈金澄的发展。
不懈努力享誉同业,专业根本品质关键
苏州金澄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是中新合资企业,于2006年注册,2007年6月份正式投产。公司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企业员工800余人,技术人员占1/5。
金澄凭借7年来的不懈努力,如今已跻身为国内领先的汽车、通讯等综合零部件压铸和精密加工的专业供应商之一。
毛土林介绍说,公司主要的两大业务中:汽车零部件项目是上汽集团的一级供应商,上汽通用、上海大众的二级供应商,主要配套产品为变速器壳体;同时与德国大陆汽车、法国特瑞堡公司合作,供应减震系统结构件。通讯设备项目方面,主要产品为滤波器结构件,合作客商有国内国际著名的五大设备运营商:是中兴、诺西的一级供应商,华为、阿朗、爱立信的二级供应商;国内还是凡谷、国人的供应商。产品覆盖滤波器结构件的项目开发,包括生产配套。目前销往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产品各占50%。
记者问到金澄凭借什么使自己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毛总的回答简单而又掷地有声:“专业是根本,品质是关键”。
公司在变速器壳体、发动机零部件研发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大批高技术研发人员。在通讯的滤波器结构件产品方面,更有着成熟的经验,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不可动摇的地位。毛总自豪地说:在通信行业,包括五大设备运营商在内,搞滤波器的几乎没有不知道金澄的。金澄做专业的结构件压铸件具有自己的影响力。
因此,金澄公司在企业的专业实力上,理所当然地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金澄公司2011年的销售额为3.1亿元,2012年增长到3.4亿元,2013年的销售业绩达4.2亿元。毛总对2014年的市场信心百倍,他预测2014年业绩可达5—6亿元。
短短几年时间中,金澄一年一个台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令人不得不赞叹,毛总却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现代企业精细管理,制度完善如虎添翼
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只有化为全体员工的共识,才能齐心协力奔向既定目标;公司的鸿图愿景,只有化为企业员工的具体行动,才能步调一致地迈向成功的彼岸。
问到毛土林是怎样管理好这样一家企业,从而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毛总从企业的管理体系到具体规章制度一一作了介绍。
毛总说:我们企业的管理考核体系是精细化生产管理模式,管理软件是采用先进的EIP管理系统,与之相对称的是制定了全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毛土林认为:现代的企业管理体系,有多种模式,各有不同优势;而每个企业在管理上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最根本的是在对人的管理上,如何用人,用好人,是企业首先要关注的。只有充分发挥好员工的作用,才能把企业经营好。
金澄公司管理上借鉴了日本丰田、松下的管理模式,以及日本的“阿米巴”管理理论。金澄的事业部机构,就是参考这样的模式设置的。
“你首先要会识人。每个人的特性、特长,适合在什么岗位上,如何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认识。”提起用人之道,毛土林侃侃而谈:“一是识人,二是用人,既然要去用他,就必须要有个平台去让他发挥,让他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和岗位,有个宽松的环境,去进行自己能力的释放。不能过多地去束缚他的手脚。”
深谙用人之道的毛土林列举了中国人、日本人和欧美人不同的特点,深有体会地说:企业管理模式是不能照搬照套的,除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更多地是要结合自己企业的特性,以及产业的定位来制定。
毛总介绍说:“我们通过事业部的管理机构,把人员进行精细划分,定员定岗定责任,实行权利下放,责任下放,制定考核目标,让更多的人参与经营,更多的人承担责任,更多的人承担风险。”毛总强调,公司的管理,需要人人都参与。公司制定的目标,是人人的目标,公司上下达到一个共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才能最终实现公司的总目标。
管理目标明确以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苏州金澄引进了先进的EIP管理系统。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又称为企业信息门户,它把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在企业各个应用系统可能用到的内容和服务数据都集中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分析报表及业务决策支持信息。EIP系统担负着以上对象之间交流与协作的重任,是企业运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使用EIP系统管理企业,效果非常显著。进入苏州金澄,我们随处可见的是,每个员工都在尽职尽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浪费时间更是鲜见,足见金澄的管理机制十分有效。
毛总充满自信地说,这样可确保每个员工创造的价值从2013年的55万元在2014年达到70至75万元。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员工企业同舟共济
一个企业的文化,直接影响着这个企业对其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员工赞同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对这个公司从产品到服务的认同,员工对于企业就会有更多的归属感。金澄公司对此自有一套理念。记者问及毛土林先生金澄的企业文化问题时,他毫不迟疑地说道:“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价值的发挥,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包含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企业中成长的个人实现了他的个人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其社会价值需要及时被企业承认。失去人心的企业很难立足长远。
毛总说:一个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技术队伍的稳定,对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公司要能够留得住人,就一定要让他能够看得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另外,在岗位的设定方面,要让他有个很好的发展空间,让他在公司里,在技术或管理方面,要能够有机会得到提升;在待遇分配方面,要有相应对称的待遇给他。
毛总谈到对员工的关心和激励时说道:我们公司倡导的就是利益共享的原则,公司发展了,所有员工才会有好的报酬和福利。现在员工在公司,吃住行都是免费的。公司有宿舍楼,在厂里一天三餐都是免费,上下班有班车接送。员工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充分的关心。
通过这样以人为本、以职工利益为本的管理,让更多的人才安心地在金澄工作,并吸引大批新鲜血液进入公司,大大提高了员工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稳定性。
企业员工需要培养,这要求企业领头人具有发展的眼光,让员工在企业中通过培训不断巩固发展行业知识,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金澄,员工每季度都会有一次提升的机会,即一年有四次从普通员工中提拔技术员的机会。员工积极参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公司,而且对于员工自身准确的职业定位和个人职业生涯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压铸行业,从事流水线生产的普通员工流动性较大,而金澄公司大力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上使用EIP系统进行管理后,最显著的是人员流动率大大降低。毛土林先生透露,在2013年员工流动率控制到8%之内,而管理层的稳定性更高,现有管理人员80%是从2007年企业创办一直工作到如今。
职工与技术人员愿意跟着老总吃苦,伴随着企业一天天成长壮大,而这个公司又何尝不是全体员工的希望所在?职工与企业也如同江水和舟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总经理的领导悉获人心,职工的波涛就会平稳护舟前进。企业文化就如同整个企业人员的信仰,信仰产生向心力,信仰产生企业的凝聚力。
“走出去”“请进来” 从员工中培育人才
当今企业之争体现在人才之争,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如今不少企业在生产设备上投资是大手笔,但在人才培养上却舍不得花太多钱,殊不知这在相当程度上反而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浪费。
金澄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在毛土林看来,公司的培训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证。员工素质不管是从产品技术还是个人素质上提高了,就能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从而生产成本在无形中降低。同时,随着企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就会有更深的领悟,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也会有更多的理解。
毛总介绍说,公司一直积极地给员工创造培训机会。
金澄公司在人员管理培训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培训模式。首先,抓好内部培训:员工进厂就进行上岗前培训;技术人员有定期的培训;事业部每周安排一次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争取外训:公司积极寻找机会让更多的员工获得培训,包括管理型、技术型、设备维护等各类培训,都积极组织员工外出培训,诸如压铸协会每年的车间主任培训、技术培训,还有中华压铸网举办的各类培训,都组织参加。对于专用设备,如ABB、kuka机器人,压铸机设备维护、起重设备、铲车操作的培训等,所有需要员工去培训的都会积极组织员工参加。
同时也邀请专业管理公司来金澄公司举办定期培训。
培训途径:一个是“请进来”,一个是“走出去”,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各项素质。
金澄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预算达到30万元。
大力培训员工,并且从普通员工中提拔技术员工的晋升制度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制度。这些年来,通过企业的培训和激励,大量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脱颖而出,大大充实了金澄公司的力量。细细想来,金澄精密铸造的发展壮大与毛土林先生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是分不开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增强,而金澄公司作为一家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恰恰也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增产节支创绩效 环保节能三得益
像所有优秀企业一样,增产节支是金澄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铝合金铸造是高耗能的行业,然而所需能源电、气的涨价因素对企业生产成本造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天然气的涨价,又因其资源紧张限制企业使用管道燃气,更增加了企业成本。
金澄公司生产的是汽车、通信零部件产品,行业内产品供货实行的都是年价,产品价格一年前就定死,而能源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加上人员工资在增加,带来了企业效益的降低。
面对这种状况,金澄采取5项举措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1,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只有效率提高了,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产能。
2,狠抓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合格率。毛总坦言道:现在是有品质才能生存,没有品质就不能生存。
3,进一步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压缩人员,同时减少非生产性人员。
4,从精细化管理方面挖潜,降低成本。
5,从采购源头控制采购成本。
通过抓好以上5个环节来减轻企业成本上的压力,取得了明显效果。
与此同时,环保节能也是公司一贯注重的方面。
公司作为压铸行业,不可避免存在三废排放问题。金澄公司在创立之时就将环保作为首位考虑的问题。针对压铸废水的排放,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金澄公司专门投资建了两个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公司的废水排放。
在节约能耗问题方面,金澄公司就天然气的使用与改进,新近专门引进苏州一家节能科技单位的技术,预计在2014年可节约天然气消耗15%—20%左右。企业成本高企的今天,金澄天然气成本开支每月高达120万元,当实现节约15%以后,每月就是节支20多万元,这是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金澄公司在环保方面具有远瞻的意识与不懈的努力,可以看出他们坚定了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环保节能,不但利国利民,对于企业自身也是得益匪浅的。
更上层楼三年翻番 抱定信念无坚不摧
苏州金澄精密铸造公司年年迈大步,企业迅速壮大,原来40多亩土地的厂房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必要的扩建显得极为紧迫。毛土林透露,金澄公司计划向政府申请100亩土地扩建厂房扩大生产。一旦土地资源解决,公司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目标是3年之内使年生产销售额达到8~10亿元。
一个达知天命年龄的总经理带着一群年轻人正在奋力拼搏着,区区一篇文字不足以介绍他们所创造的成绩。中国的压铸行业正是被这样一群富有创造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的叫做“中国人”的群体壮大发展着。厚积薄发,坚定着信念朝着既定的目标大步迈去!
采访中,毛土林先生谈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上世纪中国最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或许是一代开国伟人的创业历程对于毛土林来说,是一种激励自己不断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吧。
记者问到毛土林先生一生的座右铭是什么,毛总的眼神显得凝重起来,似乎又回到那艰苦办厂的岁月:从开始办厂的艰辛、困苦、无眠,到公司一步步壮大、成熟,再到日臻完善,背后无不是身为老总的自己带领一群人努力拼搏的酸甜苦辣。
“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你努力了!”最终,毛总给出了这个让记者频频点头的答案。的确,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你努力了!我们可以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如此有力的话语中得到深深的感悟,因为他走过来的成功之路,正是所有拥有梦想的年轻人正在走的路。
公司简介:
苏州金澄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压铸制造和精密加工企业,总投资规模2.5亿人民币。公司专业从事汽车、通信、航空、医疗器械零部件的压铸、精密加工项目。
公司位于人间天堂苏州市,美丽的阳澄湖畔太平工业园,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一批多年从事压铸和机械加工行业的专家、高端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及200余台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24台压铸设备(吨位从88吨到2000吨不等),10余台大型精密测量仪器。具有年产压铸件1.5万吨的生产能力。
成立以来,已获得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TS16949:200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认证、ISO 14001:2004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