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布局新能源,增建新工厂
广东启新精密铸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新”)成立于2004年,是目前珠三角地区大型的压铸模具制造企业之一,2024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启新深入布局新能源汽车压铸件领域,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的铝合金模具制造和生产能力,同时深入开展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结构件的模技术研究与制造。启新为进一步加速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并提升产能,规划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进行增资扩产,广东启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应运而生。
该基地项目于2024年3月31日动工建设,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53.26亩,建筑面积5.24万平方米,是启新增资扩产的关键举措,是启新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投用后还将成为公司总部。
基地效果图。
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项目已投入19870万元。其中土地购置投入3850万元,厂房建设投入8056万元,设备购置投入7964万元。
该项目定位为大吨位、高精尖的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汽车铝合金压铸产品将达400万件(合计约10680吨),精密压铸模具200套(合计约600吨),规划年产值10亿元,贡献年税收达1亿元。
02创新用新策,建设再提速
从外部看,广东启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清晰划分出了生产区与生活区,长条形状的是大型生产车间,而旁边单独一栋的则是生活楼。
生产车间
生活楼

广东启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正在加紧建设。
生产车间采用特殊钢结构,单柱承载力高达1450吨,层高3.8米,为制造超大型模具提供了关键空间保障。
生活楼配套完善,12层员工宿舍设128间房,能较好地满足员工的居住需求。
走进生产车间,可见地坪漆涂装已完成,一些生产机器正陆续搬入。
项目负责人介绍,为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建设团队创新采用了“基建与设备采购双轨并行”策略,即在进行基建的同时,提前采购相关设备,等待恰当时机马上搬入,节省中间等待时间。同时,项目每日投入超200名施工人员加紧建设,并确保融资到位保障资金链,使整体进度始终可控,项目原计划明年5月投产,现预计2月即可投产,工期压缩了3个月。
目前,主体厂房建设完成度已达90%,内部装修与设备管线安装工作正同步推进,核心生产车间将引入国际顶尖装备,包括意大利六轴加工中心、超大型自动化压铸机及航天级五轴摩擦焊数控中心。
03采用新技术,锚定好赛道
广东启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聚焦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电池等核心部件,瞄准了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部件及光伏储能关键零件制造这条赛道。
谈及如何实现该目标,项目负责人自豪地介绍了该基地生产将采用的两项新技术。
一是革新一体化压铸技术
基地将应用超大型压铸机进行一体化成型技术生产。通过将多个零部件重新设计并一次压铸成型,减少零件数量与组装环节,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汽车轻量化,有助于直接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
二是引进精密绿色焊接技术
引进的五轴四联动摩擦焊数控机床,可实现复杂平面二维曲线的精密搅拌摩擦焊接。改进机床焊接时无需焊丝焊剂,无污染,焊接质量高且操作界面友好,能大幅降低能耗与操作门槛。
项目负责人表示,提前购入的546台核心生产设备已陆续进驻,包括300台智能数控中心和13台大型压铸岛设备,将为后续高效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04企业有需要,政府来相助
基地为何选址南海里水?
项目负责人解释,这源于南海里水作为企业初创地的深厚根基,以及当地优越的产业政策与集群生态。
里水镇作为珠三角最早一批发展的镇域经济体,现拥有工业企业超8000家,规上企业接近700家、高新企业561家。里水镇通过“拿地即开工”服务专班跨部门协同、“容缺受理+模拟审批”机制提升审批效率、建筑美“里”行动计划塑造建筑美学、“里畅通”代办服务机制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项目高质量落地。
广东启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在建设初期,因为公司相关专业力量不足,施工许可申请曾遇阻滞。里水镇规划部门主动介入,派遣专人指导他们梳理材料、完成系统申报,高效解决各类相关问题,确保基地项目的顺利推进。
项目负责人表示,随着这座现代化基地的建成,启新不仅能强化自身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地位,更能吸引更多关联项目与高端人才汇聚佛山,为区域高端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