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车市危机真的要来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6
核心提示:  来自第一财经的评论《中国汽车市场或陷入危机周期》,评论说道:虽然处在中国车市的传统旺季,但几家传统增长强势 车企销量增幅却
   来自第一财经的评论《中国汽车市场或陷入危机周期》,评论说道:虽然处在中国车市的传统旺季,但几家传统增长强势 车企销量增幅却在逐渐滑坡。一个很明显的证据是,如福特、南北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以及北京现代在5月份的销量均出现下跌。近期大众的销量滑坡更是引 发了各方讨论,甚至通过降价也难以回转局面。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长安福特身上。
 
  以上几大核心合资巨头的市场表现,让人又联想到近年来中国车市增速回落的问题。如此看来,从高歌飙进到回复冷静,从看似冷静稳健的局面又开始走向衰退。评论员给出“身馅危机”的判断并不为过。
 
  我在此前曾经提出过中国车市“市场中心论”的观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实体,已成为各大品牌“殖 民”的沃土。在刚过去不久的上海车展上,福特全球老大放言还要在中国增建六座工厂,可见前瞻性如福特这样的巨头,对中国车市的前景判断依然是乐观的。但仅 仅过两个月时间,从大众开始,合资巨头的销量开始纷纷倒退。我认为,作为全球“市场中心”的中国车市,就像太平洋一样,虽然海纳百川,但是须臾之间的波涛 汹涌,也会让巨轮颠簸或者倾覆。
 
  有意思的是,自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却出奇的好,如长安自主品牌5月份产销量分别增长26%和24%;吉利、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在冲高的道路上也得到了众多好评,国人对自主品牌的认知正在发生扭转。这些场景多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曾经学过的历史课本故事。
 
  但合资回落、自主崛起并不能说明中国车市没有问题。不能忽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作为市场晴雨表的直观表征,从去年到现在的经销商起义、退网事件,让我们对中国车市的实际消化能力产生了怀疑。
 
  厂家公布的销售数据一般都是出厂数量,但代表市场真实需求的则是上牌量。如果市场需求真正旺盛,就不会出现经销商起义、退网的现象。产能过剩矛盾激化正成为中国车市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我国汽车产能可能达到4000万台,按照近年来车市销量的平均增速7%来算,市场能消化掉 2500万台左右,这意味着将有一千多万台车将被打入库存,或者强压给经销商。5月份,全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3%,同比上升8%,大大高出警戒 线。如此看来,经销商赔钱甩卖直到承受不了要起义退网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事实上,拿今年前4个月来看,市场的实际表现比预期还要糟糕,来自中汽协的数据,今年1-4月份,汽车产销 828.08万台和814.48万台,同比增长4.12%和2.77%,比第一季度回落1.14个百分点和1.13个百分点。情况到5月份依然没有好转, 如上汽集团1-5月份出现了6年来的首降,大众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此处不多赘述。
 
  市场需求减弱、产能过剩,让“危机论“的得出顺理成章。
 
  此前,中国车市的核心增长力,就狭义乘用车市场来说,靠的是SUV和MPV两大细分市场的高位增长。SUV持 续热销,轿车市场持续萎缩,本来就会逐渐导致市场需求结构的畸形,对于很多以轿车为生产主体的车企——如大众来说,市场的须臾间的变化,就有可能对整体市 场表现有较大影响。
 
  危机的凸显,对车企来说是坏事,但对消费者来说则是好事,中国车市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此前热销车型 动辄加价销售、4S店大欺客的现象或许能得到改善。中国车市本来就不健康,经过危机的筛选和清洗,或许能走上稳定的正轨。但话又说回来,市场从来都是变化 莫测的,像中国车市这样的体量,要想趋于稳定,必定要经过大的波折和调整。在我看来,危机来或者不来都不可怕,对车企来说,走或者不走,这个市场都要拽着你走。
 
 

中华压铸网

线上服务:资讯,订单,人才,行业报告

线下服务:会展,考察,培训,技术咨询

ID:cndcyz

中华压铸网公众号

国内压铸行业颇具影响力一站式服务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