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汽车巴西建厂:本土化产能辐射拉美市场
5月22日,长城汽车宣布将在巴西投资127亿元建设研发中心与智能制造基地,初期规划年产能5万辆,未来逐步提升至10万辆,主推3款新能源车型。该项目计划实现60%零部件本土化生产,目标直指拉美新能源市场。巴西总统卢拉对此评价称:“中巴产业互补性强,长城的布局将助力巴西本土产业链升级。”
数据显示,2024年长城汽车在巴西销量近3万辆,2025年1-4月销量达2170辆,市场潜力巨大。业内分析,长城此举不仅是对拉美新能源需求的精准卡位,更通过深度本土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形成“中国技术+巴西制造”的全球化范式。

吉利醇氢电动商用车落地:新能源技术矩阵再扩容
同期,吉利控股集团联合杭州大江东国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成立杭州醇氢电动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该公司聚焦醇氢电动技术路线,业务涵盖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及道路货运服务。
醇氢电动技术以甲醇为能源载体,兼具低碳排放与成本优势,被视为商用车领域的重要替代能源方案。结合轻量化设计,该技术路线可进一步降低车辆自重,提升能效。吉利方面表示,新公司将依托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的技术积累,推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
长安汽车斥资5.5亿:轻量化技术攻关节能法规
5月20日,长安汽车全资设立辰致(重庆)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5亿元,专注汽车轻量化材料研发与零部件制造。据测算,车辆减重10%可使燃油车油耗降低6%-8%,电动车续航提升5%-10%,同时助力企业满足欧盟2035年禁燃令及中国双积分政策要求。
长安汽车透露,新公司将围绕高强度钢、铝合金及复合材料展开攻关,目标到2028年实现主流车型整车减重20%以上。目前,其轻量化技术已应用于深蓝系列车型,助力该品牌跻身中国新能源市场头部阵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车企海外产能布局同比增长42%,其中巴西、东南亚等地成投资热点。长城、比亚迪、奇瑞等企业通过本土化建厂,带动当地就业与供应链升级;而吉利、长安等则以技术输出为支点,构建全球化研发-生产体系。随着这些主机厂在轻量化和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持续发力,,中国车企正从“产品出海”向“技术+生态出海”跃迁,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