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农产品涨价潮谁之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18  作者:未知

 

最近几个月,国际粮价层层递进的涨势让全球都开始保持警惕。自从2008年全球农产品危机以来,粮食价格的波动就一直牵动人心,而今年世界各地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尚处于恢复期的经济形势更给本轮粮价上涨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业内人士表示,政府需要"对症下药",多方面联动出台调控措施,才能够抑制市场对价格上涨的预期

全球农产品轮番涨价

全球夏粮市场发"高烧"了,从小麦、大麦到玉米、稻谷,新一波农场品涨价旋风似乎正在酝酿,并开始逐渐发酵到世界各个角落。

8月5日,来自世界主要产粮国俄罗斯的一则重磅新闻,让整个农产品市场猝不及防。当日,总理普京宣布俄罗斯停止小麦的出口,同时下令在8月15日至12月31日期间禁止大麦、黑麦、玉米等其他粮食和面粉出口。该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国际小麦价格飙升。当日,芝加哥商交所小麦期货价格大幅飙升逾8%,创下23个月纪录新高。而在这之前,国际小麦价格已经节节攀升。

统计显示,芝加哥商交所小麦期货自6月29日发动上冲行情以来,到8月6日,9月小麦合约从460美分/蒲式耳上涨至725美分/蒲式耳,2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58%。其中,仅7月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就上涨了42%,创50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欧洲市场小麦价格8月2日升至211欧元/吨,自6月底以来上涨将近50%,为30多年最大单月涨幅。与此同时,欧洲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大麦价格也大涨,6周内已飙升逾1倍。而俄罗斯禁令无疑是火上浇油,使得国际小麦价格在8月6日达到每吨236欧元的峰值,比起4月的价格水平几乎翻了一番。

由于农产品之间具有联动效应,因此小麦价格的上涨也由单一事件开始向其他农产品市场传导,包括产生种植比较收益以及在饲料、食用等用途上与其有替代关系的玉米、大豆、豆粕等领域均受到影响。其中,玉米市场表现最为明显。由于美国燃料乙醇产量的不断增加,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连续两年下降,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此时小麦减产势必导致美国玉米后期出口增加,库存消费下降,玉米市场偏紧,最终使得玉米价格上升。另外,由于极端天气对于局部的油籽及油脂供应也在形成较为不利影响,传导效应和自身因素叠加也推动了油脂油料价格攀升。

由于有了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前车之鉴,此次世界各国对于农产品的暴涨均保持了高度关注。2007年至2008年间,国际粮价快速上升,各主要产粮国迫不得已采取各种极端措施,如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棕榈油征收出口税、阿根廷提高了小麦出口税,而埃及、柬埔寨、越南、印尼和印度则禁止出口大米,却依然没有扭转涨势,最终喀麦隆、海地等缺粮国甚至因此发生了暴动。因此,此轮粮食危机刚"一冒头",全球市场已严正以待。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异常天气导致的粮食减产。以小麦为例,自6月底以来,俄罗斯欧洲中部地区、伏尔加地区、南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经常出现40摄氏度以上高温。俄罗斯几乎全境出现38年来罕见的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俄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这场6月份至今一直横加肆虐的旱灾及其引发的连日大火,令占俄罗斯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20%的麦田绝收,据估算,小麦出口量将比上年最多下滑44%。而其他小麦主产国产量也面临减少,如加拿大受大雨影响,预计产量将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澳大利亚也因主要产地遭遇干旱,小麦产量减少。

灾害天气"点燃"涨价预期

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已逐渐跟国际接轨,此轮全球粮价暴涨也逐渐"输入"中国。国内方面,郑麦、玉米、水籼稻等粮食期货跟随国际市场一路上涨。倍特期货分析师熊羚淇表示,从今年7月初到8月中旬,玉米、强麦等粮食价格明显上涨。玉米指数从1890附近,快速拉升至2020附近,涨幅近7%;强麦则从2290附近,上涨到2490附近,涨幅近9%。其中,郑麦市场期货价格一个月内达到6%左右的涨幅;玉米1009合约更是从8月初起就屡创新高,8月9日更是创下每吨2015元的历史高点。

与2008年相比,应对今年的粮价上涨,中国显然要面对更多难题。2008年虽然国际粮价上涨,但中国境内粮食大丰收、供应充足,粮价稳定,收购秩序良好。但截至目前,今年夏秋粮食减产可能性很大,如果国际粮食涨价狂潮席卷而来,对中国影响将是巨大的。再加之,中国当前自然灾害频繁,对粮食市场价格预期走势带来不小影响。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夏粮总产将超过2460亿斤,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的2467亿斤,未能实现增产。夏粮连续6年的增产态势首遭逆转,中国粮食产量在连续6年增产之后开始面临瓶颈。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全年粮食分为三季,即夏粮、早稻、秋粮。今年夏粮减产已成定局,早稻产量也不容乐观。据中华粮网的统计数据,因6、7月份全国旱灾,早稻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早稻轻度受灾田块预计减产3%至5%,中度受灾田块预计减产20%至30%。所幸夏粮和早稻所占全年粮食的比重不足40%,而且夏粮和早稻减产的幅度都很小,因此并未对全年粮食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市场也逐渐将增产预期寄托于秋粮丰收。

实际上,秋粮占我国粮食产量70%以上,特别是水稻、玉米两大主粮,能否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取决于秋粮。然而进入7月以来,南方洪涝灾害加剧,使得我国的秋季粮食形势也出现危机。

入汛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8月上旬公开的信息显示,在江西、湖北、吉林等农业大省,粮食减产和绝收等情况都很严重。在湖北,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499万亩,重灾和绝收437万亩;在江西,早稻产量比去年减产13亿斤,减幅为8.7%;在吉林,有1881万亩的农作物受洪灾侵袭,其中373.5万亩绝收。秋粮丰收正面临严峻考验。

对此,农业部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表示,当前洪涝灾害给秋粮生产造成了三方面威胁。不过,他强调,目前夺取秋粮丰收仍有基础。

陈萌山指出,这些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深受农民欢迎。对应对不利气候条件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持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来看,预计今年全国秋粮面积11.49亿亩,有望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此外,目前秋粮长势总体也较好,因此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是有基础的。

8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夺取秋粮丰收,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对于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安排,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对南方主产区7300万亩双季晚稻和东北地区6000万亩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鼓励农民增施分蘖肥、壮粒肥。

投机资金借机炒作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的CPI指数,3.3%的同比涨幅,已高于业内普遍认定的3%的通胀红线。其中,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涨价的贡献度接近75%。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认为,CPI指数最主要的上行因素是近期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特别是随着小麦减产,国际粮价上涨将刺激国内市场。

分析人士表示,"民以食为天",中国拥有13亿人,粮食价格一旦大幅上涨,将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粮食是最为基础的产品,产业链非常长,一旦粮食暴涨,国内通货膨胀也必将汹涌而来。

根据发改委监测,今年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2.3%。进入7月份,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非国有粮食企业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加权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01.73元,环比、同比分别上涨1.01%、12.20%。其中,主产区红小麦、白小麦、混合麦三种小麦平均收购价98.66元,比上月上涨1.21%,比上年同期上涨9.73%。主产区稻谷平均收购价为109.32元,环比上涨0.44%,同比上涨10.80%。主产区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91.81元,比上月上涨1.98%。

除了灾害天气引起的粮价上涨预期,不少市场人士都表示,经销商囤积和资本炒作是此轮农产品飙升的另两大"推手"。自年初以来,价格上涨的接力棒不断在辣椒、大蒜、生姜、绿豆等众多小宗农产品之间"窜来跳去",究其原因,经销商的大量囤积和低买高卖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主导作用,而这股囤积惜售潮已逐渐开始蔓延到大宗农产品流动领域。

按照惯例,往年的8月中旬,国内早稻收购已经进入高峰,但今年8月以来即便我国早籼稻生产大省江西省,收购高峰也远未到来。作为南方重要的粮食储备机构,中央储备粮株洲直属粮库副主任吴皆友表示,今年该库总的轮换粮是15000吨,从7月28号到现在,半个月时间只收了1300公斤左右,收购任务远未完成。同时,在粮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早稻收购价格也一涨再涨。例如,江西九江市武宁县大部分早籼稻是淦鑫203,由于该品种米质好,该县个体粮商收购价每百斤已达98元,比去年每百斤上涨8元;而江西南昌市南昌县的个体粮商主要收购优质早籼稻,收购价已经高达每百斤117元。

与此同时,看到粮价上涨的预期,大量投机性"热钱"涌入农产品市场,在短期内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波动性。近期A股大农业类股票整体表现强势,尤其在最近的反弹行情中,农林指数保持了近18%的涨幅。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A股农林牧渔板块涨13.82%,而上证综指涨幅为10.90%,板块跑赢大盘2.92%。种子、水产品、番茄酱及糖料等多个板块轮番活跃。截至8月18日收盘,农业版块和渔业版块分别上涨0.17%和0.25%。

新世纪期货分析师黄婷认为,近期A股中农业股的走势和小麦玉米等商品期货走势的确具有一定关联性,从谷物期货指数与A股的农业指数近两年的走势来看,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整体来说,农产品的上涨将会带动其上游板块,如:种子、农药化肥的上涨。但是也会给其下游板块,如饲料、燃料乙醇等行业的生产成本带来压力。"

浙商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无论是年初以来国内绿豆和大蒜等农副产品价格飙升,玉米和小麦的涨价,还是7月国际大宗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本质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农产品结构性或区域性短缺会成为投机资金炒作农产品价格的借口和动力。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美麦资金流入显著,而豆类、玉米等也显现资金净流入现象。资金流入显然对行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国内期市,从8月16日收盘后情况看,农产品普遍有大幅增仓现象,资金流入明显。

市场人士指出,在工业产能过剩、资本市场萎靡、房地产市场短期欲振乏力的现实下,国际和国内的投机资本正对农产品市场虎视眈眈。这些投机资金一旦发现涨价预期,马上抢购粮食,从而推高粮价,反过来推动涨价预期的进一步实现。

调控措施取得初步效果

针对投机资金"伏击"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现象,相关政府部门正采取种种措施,控制粮价的非理性上涨。

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对国内粮价发表了官方意见。首先,我国粮市长期自给自足,进口量不足粮食总量的1%,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其次,国际粮价大幅低于国内,即便暴涨之后,也难对我国粮市形成冲击。再次,我国今年夏粮总产2462亿斤,为历史第三高产年,而冬小麦产量较去年增收20亿斤,实现连续第7年增产。这说明政府完全有能力弥补目前的粮食减产,稳定价格。

上周,国家联储拍卖发出公告,确认在当周将进行两次玉米拍卖活动。一周两拍,这在我国玉米市场中还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迈科期货分析师马峰认为,"一周两拍,每次临储玉米拍卖40万吨"的举措只是个试探。国家通过这些方式测试市场的需求量,一旦发现市场中还有需求,将会进一步的加大玉米拍卖量,显而易见,这些措施对于增加市场信心、保证玉米供应是有着非常强烈的积极意义。他表示目前,玉米价格的炒作,在今年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年中,无论是贸易商还是下游消费企业,均大量囤积玉米。"在3、4、5月份,玉米价格处于高位,许多贸易商开始囤货。当时玉米价格在每吨1800-2000元之间,而到了8月底,加上储存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每吨玉米的成本价格已经达到1900-2200元左右。但是国家通过改变玉米供给结构,并且有意进一步加大临储拍卖力度,使得前期囤货的贸易商只能自吞酿下的苦果。"

上周四,在政府连续出台农产品调控政策的情况下,国内农产品期货出现普跌。当日,菜籽油期货下跌1.4%,创8个交易日以来的新低,豆油期货跌1%,玉米期货跌0.4%。与此同时,资金流出的迹象也十分明显。据统计,当日商品市场减仓15.7万手,而前一日减仓7.12万手。农产品期货中,有6大品种出现减仓。其中豆油、菜籽油2个油脂品种昨日共减仓超过6.6万手,大豆和豆粕减仓8.1万手,玉米减仓1.6万手,棉花减仓6646手。按结算价和10%保证金估算,共有约10亿资金流出这几个品种,并且除大豆、豆粕刚开始减仓外,其余几个品种已连续数日出现资金流出现象。对此,分析人士称,由于农产品价格接连刷新高点,获利盘压力偏大。就国内而言,供应格局相对宽松,对秋粮产量的预期也偏多,市场空头压力明显。短期来看,农产品市场有继续回调要求。

不过,东华期货首席分析师陶金峰表示,目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只有小麦价格有所回落,大豆、豆油有微弱的调整迹象,其他品种依然维持涨势。另一方面,市场资金充足,一旦有利好因素出现,资金还可能继续对农产品期货进行炒作。虽然国内主要的粮食品种并不会出现短缺的现象,但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调控措施,才能够抑制市场对价格上涨的预期。

为防止粮价上涨预期被利用,专家表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尽量弱化投机资本的炒作风险。同时,应严格控制货币投放流向,进行审慎监管;增加农产品供应,短期可考虑动用储备粮。

链接

农产品夏季"高烧"难退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发多方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程国强称,国内粮价走势出现新的趋势,看涨预期正在日益强化。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郑春风表示,中国玉米储备较去年大幅下降,从而加大了政府调控玉米价格的难度;2008年储备的玉米已经售罄,且目前储备已不足。此前有消息称,国家授权中粮集团从美国进口大量玉米。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粮食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目前物价抑制上涨的因素大于上行因素。

分析师预计,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将制约大宗商品上涨空间,而农产品特别是油脂类品种在天气炒作和资金入场推动下,维持强势的概率较大。输入性价格上涨压力会有所上升,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在国家调控压力下仍会小步上行。由于中国农产品进口力度正在加大,不少品种比如大豆等早已是净进口,国际市场价格对中国的影响也在深化。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国际小麦价格连续攀升,国内进口小麦完税价也达到年内最高点,国内优质麦价格将会有小幅上涨动力。国内农户惜售的情虽然价格看涨,但仍有制约因素存在。新湖期货认为,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一直不减,国储玉米拍卖持续进行,虽然不会构成新的压力,但是国家调控市场意图坚定。7月CPI超过3%的警戒线,通胀压力增加。由于食品在CPI中占比三分之一,可能导致国家出手调控农产品市场。在国家调控压力下,资金入场将有所谨慎。结合玉米市场供需面及资金面情况来看,在新粮上市之前期价将保持缓慢抬升态势,但期价大幅上涨缺乏资金配合。

"尽管近期数据喜忧参半,我们仍认为大宗商品供需状况收紧的迹象将对年底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提供支撑。"高盛在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称,"我们维持高配大宗商品的建议,但因近期农产品和基本金属价格大幅上涨,而将12个月预期回报率从21.6%下调至19.0%。"

高盛表示,除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外,7月末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大幅上涨至近期区间的高端,主要原因是中国政策立场的转变,欧洲银行压力测试后主要的金融领域不确定消退,以及美国金融改革方案获得通过和公司业绩总体好于预期,这些因素提升了高风险市场的信心。但是,由于市场情绪仍较为脆弱且近日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再次占据上风,各项资产价格由数月的高点出现了一定回落。

  高盛看好大宗商品未来表现,其认为,新兴市场需求较高且不断上升但供应增长有限的状况可能将使供需状况进一步收紧,这将为2010年四季度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提供支撑。预计原油、铜、锌、铂和黄金价格的上涨幅度最大。但是,考虑到过去1个月的市场表现,将基本金属12个月回报率预测从25%下调至15%,将农产品预测从-1.0%下调至-10%。以上的调整使得将标普GSCIEnhancedTotalReturn指数的预测从21.6%下调至19%。 

 

 

中华压铸网

线上服务:资讯,订单,人才,行业报告

线下服务:会展,考察,培训,技术咨询

ID:cndcyz

中华压铸网公众号

国内压铸行业颇具影响力一站式服务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