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2011年车市那些事儿 十大影响力事件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04
核心提示: 回顾今年汽车业界曾发生的热点事件,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日本地震、锦湖轮胎召回、三包法案难产、征收“双反税”等一系列波折。

2011年已然过去,中国汽车市场没有如去年预想的那样再次火爆收场,而是即将平稳地迎来2012年。今年是中国车市充满了戏剧性的一年,随着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陆续推出,北京等部分城市开始限购汽车的大环境影响下,这一年也就注定成为了中国车市转折的一年。

     回顾今年汽车业界曾发生的热点事件,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日本地震、锦湖轮胎召回、三包法案难产、征收“双反税”等一系列波折。编辑在此为网友梳理了2011年度中国车市十大热点事件盘点:

     中国汽车产销再登全球第一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虽然受到各种扶持政策的退出、多地限购政策的出台等一系列调控的影响,但在庞大基数的支撑下仍然毫无悬念地再次夺得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头衔,蝉联汽车产销量冠军。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56%。全年汽车产销量距上年1826万辆和1806万辆分别还有154万辆和125万辆差距,如果不出意外,最终统计出的全年产销量数据应该可以达到去年的水平。

     编辑点评:2009年-2010年期间,中国车市一直处于爆发式的高增长态势,一路冲破了年产销量1800万辆的高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今年中国汽车产业告别了高歌猛进,转为平稳适度的增长,但销量继续蝉联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不成问题。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但这也在提醒业界,除了销量,我们要做的还有更多。

      中国轮胎企业告美国商务部胜诉

     12月1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就《GPX国际轮胎公司和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诉美国政府案》做出判决: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财政援助不能够被认为是补贴,反补贴法律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

     12月21日,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指出,美方多年来对中国进行的反补贴调查既违反世贸规则,也没有美国法律依据,希望美方尽快纠正其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情况下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的错误做法。

     编辑点评:在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中国轮胎企业高赢美国反补贴官司,这对中国今后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汽车消费鼓励政策退市

     今年年初,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三项政策的退出,导致国内汽车销量急转直下,车市转入低迷。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11月,全国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车辆近34.7万辆,发放补贴资金49.7亿元,拉动新车消费382亿元,这项政策退出后虽然无法精确计算,但显然影响不小。而对于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从数据上的反映是车市1-11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893.3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68.04%,占有率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受汽车下乡政策影响最大的微客市场,在2010年前11个月实现销量227.9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7.96%,而在政策退出后,今年前10个月微客的销量为177万辆,同比下滑幅度达到11.4%。

     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宏观政策对微观市场的深远影响不可估量。但从另一方面也佐证了中国车市对政策过多的依赖特征。长期以来,中国的车市似乎被政策左右,成为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政策市"让汽车业停留于看似竞争充分实则计划味十足的怪圈之中,并不利于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样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编辑点评:中国宏观政策对微观市场的深远非常大,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车市对政策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这种依赖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并非益事,“壮士断腕”也许反而会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车企上市融资风生水起

     从年初开始,关于车企上市的消息就不绝于耳,从IPO到增发,从H股到A股,从发行债券到权证,中国车企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资本市场。

     12月19日有消息称,2011年中央企业的公司股份制改革在持续推进中,一汽集团已经完成整体改制。而上汽、北汽、奇瑞等汽车集团也都在计划整体上市,寻求资本淘金的最佳路线。

      编辑点评:车企上市融资潮的涌现,体现了汽车企业目前对资金的强烈需求。特别是自主品牌,通过融资能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金,实现企业的发展计划,并大大降低债务比率,平抑财务风险。

     商务部对美国进口车型征"双反"税

     商务部日前发出通知,裁定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存在倾销和补贴,对中国相同排量的汽车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决定针对原产于美国且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对2011年12月15日前进口的被调查产品不再追溯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中国入世后首次对进口整车进行"双反"调查。

     涉及征收“双反”税收的车型原产地为美国,而并不是指美国的汽车品牌,除了通用和克莱斯勒这两个美系企业外,包括宝马、奔驰、斯巴鲁等多个在美国境内工厂生产的汽车品牌车型都受到影响。

     编辑点评:商务部对美国进口汽车征收"双反"税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市源自中美贸易争端,该政策的初衷也许并非为了抑制大排量豪华车的增长。但这项政策却也正好暗合了抑制大排量豪华车消费的主流导向。但是这样的"双反"政策真的能挡住人们购买大排量豪华车的热情吗?

     日本地震波及全球汽车产业链


     今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故,让日本汽车产业"大伤元气"。包括本田、丰田和铃木在内的日系车企均受到重大损失,其中丰田每天损失则超过7300万美元。日系车企直到今年9月才基本恢复元气,有些车企甚至至今依然没有恢复正常的生产水平。

     这次地震还影响到中国在内的整个海外产业链,零部件供应链面临断裂的风险,一些来自日本的关键零部件不能及时恢复供应。

     编辑点评:日本地震暴露出了汽车业的产业链的弊端,由于日本企业牢牢把控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核心零部件市场,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上游的上游,一旦发生类似的突发性事件,立刻会引发连锁反应。这给市场敲响了一记警钟。

     汽车“三包”法案继续难产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汽车作为高端消费品,仍未被列入“三包”的行列。从第一次征求意见开始讨论到正式召开听证会,已经整整相隔七年。

     今年10月26日,汽车“三包”正式举行立法听证会,会上各方代表围绕诸多问题展开博弈,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听证会上表示,汽车三包条件已经成熟,将制定实施细则来加以细化。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有关汽车投诉为8235件,同比增长32.4%,"汽车三包"的出台已刻不容缓。但汽车“三包”政策的正式出台,似乎仍未有一个明确的时间。

     编辑点评:在汽车投诉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汽车“三包”法案的出台已经刻不容缓,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对待质量问题的行为亟待规范。期待这次的汽车“三包”听证会最终能落实一个结果,而不要再次难产。

     锦湖、韩泰轮胎接连陷入“质量门”

     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锦湖轮胎被揭露在轮胎制造过程中存在违规大量添加返炼胶。6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发出通告,称部分批次韩泰轮胎由于设计或制造工艺问题,导致轮胎胎体内侧帘线外露,引发爆胎事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应停止使用。质检总局的预警发出后,很多用户群情激愤,已经渐渐平息的3个月前的锦湖轮胎"返炼胶"事件再次被提及。

      从3月15日曝光后,锦湖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几乎全面停滞。但据统计显示,2010年锦湖在中国销售轮胎可达1600万条。

     编辑点评:企业逐利无可厚非,但只关注利益而极端忽视产品安全的做法,无疑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不负责任。这些事件暴露的不仅仅是轮胎行业的内幕,同时也暴露了政府监管和行业标准的双重缺失。

     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落空


     公布于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曾明确提到,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但工信部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从2009年的13个城市扩大到25个城市。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2010年,以上车型年产量为7181辆。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能目前远没有达到三年50万辆的规模。

     编辑点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的必要途径,然而受制于电池技术、配套设施、市场价格等各方面的条件,新能源汽车距离进入普通家庭还非常遥远。

     中国车企收购萨博计划失败

     12月19日,瑞典南部维纳什堡地方法院宣布批准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的破产申请,为这一拥有60多年历史的瑞典著名汽车品牌的命运画上了句号。这也意味着两家中国企业庞大汽贸集团和中国青年汽车集团收购萨博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根据萨博已有的品牌协议,萨博轿车品牌将收归萨博卡车和萨博飞机,萨博轿车品牌将随之消失,萨博汽车留下的只有厂房、设备等剩余资产。据不完全统计,"双庞"损失或在10亿元左右。

     编辑点评: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但面对文化差异、技术壁垒等各方面问题,中国车企仍需要谨慎,在国际并购中摆正自己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中华压铸网

线上服务:资讯,订单,人才,行业报告

线下服务:会展,考察,培训,技术咨询

ID:cndcyz

中华压铸网公众号

国内压铸行业颇具影响力一站式服务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