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特色产业,建设新青海的重要支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07
核心提示:发展特色产业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支撑。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着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独特的高原动植物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神奇壮美的高原自然风光,具有发展特色农牧业、新型工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的优良资源禀赋。用特色博得发展先机,以特色赢得发展空间,让特色经济成为发展的引擎,将能够极大地带动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支撑。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着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独特的高原动植物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神奇壮美的高原自然风光,具有发展特色农牧业、新型工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的优良资源禀赋。用特色博得发展先机,以特色赢得发展空间,让特色经济成为发展的引擎,将能够极大地带动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强卫书记在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经济,这是我们扬长补短,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立足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的省情特点,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构筑地域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体系。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有力支撑。要不断丰富特色经济内涵,凸显特色经济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无论是回眸过去,还是注视今天或展望未来;无论是在农牧业领域还是在工业领域乃至其他新的领域,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路上,我们一直在不断向前挺进。

       在发展特色农牧业方面,近几年,我们以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为重点,不断调整农牧业结构,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特色农业、避灾农业和高效农业调整优化结构,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带建设和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使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等特色作物面积稳步增加。

      
      2007年,是全省农牧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是农牧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一年,农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着力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经济等。这一年,我省农牧业发展质量明显趋好,结构调整效应进一步显现,主要标志是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发展规模继续扩大,优质农畜产品品牌增加,省上实施的“八项实事工程”中涉及农牧业的五项任务全面完成,设施农牧业建设向前迈进,建成日光节能温室墙体1.107万栋,建成牧区畜用暖棚3030栋,完成农区畜用暖棚2000栋。与此同时,全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得到稳步推进,带动农牧民能力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在特色农牧业发展的道路上洒满阳光,油菜生产基地、蚕豆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等十大特色农牧业基地正在抓紧建设。全省生态畜牧业发展开始试点推广,新农村,新牧区,在特色经济的引领下越来越欣欣向荣。根据计划,今年,我省将坚持适应市场抓调整,把结构调优、产量调增、质量调高、效益调好,进一步加快油菜、马铃薯、蔬菜、蚕豆、牛羊肉、奶业等优势产品产业带建设。在确保全省总播面积达到740万亩的前提下,继续扩大油菜、马铃薯、蚕豆等三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在牧区玉树、果洛、海西、海北州选择有条件的县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总结经验,为发展全省生态畜牧业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并且,将进一步加大设施农牧业建设力度,着力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

      
       在发展特色工业方面,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针对我省实际,加快了特色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特色工业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正在逐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几年,通过结构的调整和多元化的投资,我们在盐湖钾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镁、锂、锶、硼等资源综合开发相结合的盐化工产业链;将水电资源开发与有色、冶炼工业相结合形成了高耗能工业产业链;在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形成了油气开发和油气化工产业链等。今天,我省特色工业已有一定基础,石油天然气、电力、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等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以高原生物资源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医药工业也在逐步兴起,为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从2001年到2006年,工业增加值由89.2亿元提高到263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5.3亿元提高到120亿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矗今后,根据省上的部署,我省将继续坚持培育壮大特色工业,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新突破。立足于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积极把煤及煤化工、硅材料及太阳能等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努力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盐湖化工系列产品生产基地、黄河上游水电基地、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硅材料和太阳能产业基地、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立足于可再生生物资源,加快发展现代中藏药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立足于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族纺织业及手工业,做大做强藏毯产业,把青海建成国际性的藏毯生产集散基地。进一步加快冶金、机械、建材等行业的技术改造、结构优化和企业重组,提升传统工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争创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而在发展特色旅游业方面,全省第二次旅游发展大会的适时召开,《关于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把建设旅游名省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求来抓等一些主导思想的引航,促使我省旅游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跨越式发展的喜人局面。从2007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千万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6.11亿元人民币,增长33.2%,到2008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8108.5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我省旅游业在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战略引领下,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后发优势的劲力正在逐渐显现。由此展望,全省旅游总收入在今年增长30%以上的目标有望实现,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的计划有望落实。

      
       高原旅游名省建设成就的显现,说明了作为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建设生态文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中,我省高原特色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年乃至今后,可以肯定,随着《青海湖旅游景区整体策划》、《青海自驾车旅游总体规划》一些高水平旅游规划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随着青海湖精品旅游景区按照“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利用”要求着力打造,随着三江源热气球节、环湖赛等重大节庆活动有序展开,随着我省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功能提升以及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加大、旅游区域合作持续推进等等,全省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的速度将会日益加快,特色旅游业必将成为青海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资源,特色就是生命力。近年来我省特色产业发展的成就,印证了这一发展理念。今后,随着我省特色产业的进一步纵深发展,这一发展理念将会进一步显现其强大的战略性内涵。(作者:张利锋)
 

 

中华压铸网

线上服务:资讯,订单,人才,行业报告

线下服务:会展,考察,培训,技术咨询

ID:cndcyz

中华压铸网公众号

国内压铸行业颇具影响力一站式服务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